小产权算诉前财产保全
一、诉前财产保全的定义与适用范围
诉前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开始前,为防止被执行人逃避或者转移财产,依申请人申请,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的强制措施。其适用范围包括:
- 对因迟延履行金钱给付义务可能造成损害的,可以保全被申请执行人的足额财产。
- 对因不履行或者妨碍民事诉讼行为,可能使其判决或者裁定难以执行的,可以保全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。
- 对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,可以保全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。
二、小产权的界定及其性质
小产权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,未经国家批准,未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,村民或村委会自行发放的凭证。这种房屋不具备法定产权,只具备居住使用权。
三、小产权是否属于诉前财产保全的对象
是否将小产权纳入诉前财产保全的范围存在争议,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:
- 支持纳入诉前财产保全范围:认为小产权虽然不具备法定产权,但具有一定的价值,可以作为被执行人清偿债务的财产,可以纳入诉前财产保全的范围。
- 反对纳入诉前财产保全范围:认为小产权不具备法定产权,未经国家批准,属于违法建筑,不应受到法律保护,将其纳入诉前财产保全范围会助长违法行为。
四、司法实践中的处理
目前,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小产权是否纳入诉前财产保全的处理,主要有三种情况:
- 认可小产权的保全效力:部分法院认为小产权具有居住使用权,具有一定价值,可以作为被执行人的财产保全。但前提是该小产权合法有效,未被相关部门认定为违法建筑。
- 否定小产权的保全效力:部分法院认为小产权属于违法建筑,不具有法定产权,不应受到法律保护,不允许保全。如果小产权被认定为违法建筑,则将其拆除,视为无物。
- 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:部分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区别对待,如果小产权已实际建成,使用多年,且未被认定为违法建筑,则认可其保全效力。若小产权尚未建成,或已被认定为违法建筑,则不予保全。
五、建议
对于小产权是否纳入诉前财产保全的范围,建议采取以下措施:
- 明确小产权的合法性:对未被认定为违法建筑的小产权,认可其保全效力,体现对财产权的保护。
- 尊重司法实践:尊重各地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处理方式,避免出现全国统一标准。
- 充分考虑社会现实:考虑我国农村大面积存在小产权房屋的现实,因势利导,不盲目否定其价值。
- 加强法律宣传:加大对小产权法律地位的宣传,提高公众对小产权合法性的认识,避免发生纠纷。
六、结语
小产权是否纳入诉前财产保全的范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,需要在充分考虑法理、司法实践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审慎对待。通过明确小产权的合法性、尊重司法实践、充分考虑社会现实等措施,可以妥善解决小产权诉前财产保全的问题,既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,又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。
上一篇 : 财产保全适用的范围
下一篇 : 被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的条件